專題二【劇場 × 影像:展演中的「新移民」】
New Immigrants in Films and on Stage
當本地團體/獨立創作者紛紛透過劇場、影像等媒介,環繞新移民母題,形塑展演範式,我們試將「展演中的新移民」區分理解:一是以新移民為主體所發起的文化行動進行式;二是以新移民作為客體對象的藝文展現。此論壇將自「南洋姊妹劇團」2009年至今的經驗出發,回望「民眾劇場」如何與新移民議題交會;再對照國內外當代民眾劇場及台灣近年諸多移民節慶,一同探討本土新移民展演進程存有哪些再實踐的可能性?
同時,新移民影像在台灣影史中,似正形成一顯著類別。某些與既定移民議題若即若離,甚觸及後設展演、曖昧現實與多重複雜性的作品,是否反映出某種值得期待的創作轉向?或在議題漸訴諸大眾化後,將隱為另一種邊緣聲影?這層思索,將搭配紀錄、敘事影像之放映,增闢關注面向。
※ 座談免費入場,請先至下方連結報名,憑手機QR CODE電子票券或現場核對報名資訊入場。
若報名席次未滿,則開放現場觀眾排隊入場。
※ 活動開始前半小時開放觀眾入場,遲到觀眾請依照工作人員指示時間入場。
※ 口述放映場不開放遲到觀眾入場,敬請留意活動時間。
※ 本館1樓輪椅可達,有無障礙廁所1間,亦有工作人員可以協助。如有大型輔具或需其他無障礙協助者,請於報名時回填相關資訊告知主辦單位,以便提供協助。
- 影像放映|《南洋姊妹劇團演出實錄》
時間-11/17(四)~11/20(日)
地點-牯嶺街小劇場1F大廳
循環播放
《南洋姊妹劇團演出實錄》
2016/Color/15min/紀錄/南洋台灣姊妹會
「南洋姊妹劇團」是台灣第一個由東南亞新移民女性於2009年自主組成的劇團。與「差事劇團」、菲律賓民眾文化團體「Sining na Naglilingkod sa Bayan (ART FOR THE PEOPLE)」合作,導入民眾劇場概念,開啟新移民姊妹的身體與肢體展演形式訓練,並藉課程對生活經驗進行意義探索,以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為開端。現每年結合工作坊、集體創作與新移民倡議,推出主題短劇至各地巡演。影片將透過其幕後及演出側錄,回顧樸真動人的新移民劇場實況。
- 《神戲》《紅月亮》口述影像放映專場
(專為視障朋友提供之場次,將安排配音員口述電影內容,歡迎導盲犬及親友陪伴入場。)
時間-11/18(五)19:00~21:00
地點-牯嶺街小劇場1F實驗劇場
- 《神戲》《紅月亮》影像放映 X 導演Q&AX 綜合座談
時間-11/19(六)13:00~17:30
地點-牯嶺街小劇場1F實驗劇場
影像放映|《神戲》
2015/63min/紀錄/中英字幕/國、台、越語發音/普/賴麗君、彭家如
來自越南的安妮,從小渴望成為越南歌仔戲演員。緣分巧妙,安妮來台嫁給祖傳三代戲班團長芳遠,意外接續兒時夢想。從一句國台語都不會,到學習深奧的台灣歌仔戲,終於成為當家花旦。然而,野台歌仔戲已漸沒落,即使台下沒人,戲班仍為看不見的觀眾—「神」賣力演出。本片亦呈現安妮回鄉尋根及新住民的真實寫照,伴隨她優美惆悵的歌聲,烘托一種獨特而悸動的影像詩篇。
影像放映|《紅月亮》
2016/26min/敘事/中英字幕/國、台、越語發音/普/吳文緹
血色月亮自東邊升起,雁夕(范秋珊 飾演)拎著幾包衣物,眼神眺向道路彼端,等待巴士載上自己遠離此處。 丈夫王梓吾(黃大旺 飾演)來電響起的鈴聲,簡單的音階重複且不間斷,像是一把鉤子勾住了雁夕,儘管承受傳宗接代的壓力,而且雁夕也於那片屋簷下被婆婆桂芳(陳淑芳 飾演)及梓吾纏了翅膀、纏了腳,她仍願以長久豢養的飛鳥之姿,一展翅膀並飛入山谷間。
綜合座談|(一)脈絡、現況與未來:「新移民」劇場與節慶展演
(二)當邊緣成為主流? 當代「新移民」影像的(非)敘事語境
座談主持人-張騰元(電影策展人、工作者)
座談一與談人-洪滿枝(南洋台灣姊妹會 執行秘書)
李秀珣(劇場導演、教育工作者)
林正尉(「奧賽德工廠」成員)
座談二與談人-賴麗君(紀錄片導演)
吳文緹(電影工作者)
沈昆賢(影評人)
與談人簡介
張騰元
世新廣電系電影組畢;金馬電影學院結業。「光元體影藝」成員,從事編導、策展及映演。以關注新移民的短片《焉知水粉》獲金穗獎,入選金馬影展、洛杉磯亞太電影節及台北電影獎。曾策畫「異鄉繞徑-當代東南亞民畫展」、「2014在左邊的亞洲影展+EX!T5第五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-遠離.遠離越南」。近以《徘徊年代》獲「優良電影劇本獎」。另獲選高雄「台灣華文原創故事編劇駐市計畫」。
洪滿枝
越南裔新住民。現為「 南洋台灣姊妹會 」北部辦公室執行秘書、「南洋姊妹劇團」成員、東南亞多元文化講師。長期倡議推動新移民相關議題。2013年取得職涯發展師證照;2009年起擔任內政部出入國及移民署「外籍配偶輔導基金」(現名:新住民發展基金)審查委員至今。
李秀珣
石岡媽媽劇團、南洋姊妹劇團講師,差事劇團團員。曾在「江之翠劇團」受貧窮劇場、南管等訓練;參與差事劇團多齣劇作演出。921震災後,長期駐村台中石岡鄉從事民眾戲劇工作,指導「石岡媽媽劇團」(2000-2016),南洋姊妹劇團(2011-2016)。曾任「2003亞太小劇場藝術節」舞台監督。及與民眾合作編導《梨花》、《看見我們》等作品。
林正尉
現任「奧賽德工廠」成員、《移人》特約記者及「文化部新住民藝文推廣實驗計畫」北區召集人。曾任《四方報》社造專案經理暨記者,「2015搭著台鐵到東南亞:桃園後站東南亞商圈發展」計畫主持人,協助策劃桃園、龍潭等社區藝術節。2016年獲選竹圍工作室駐村藝術家。
賴麗君
台灣嘉義人。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。以「漂泊在大都市中的遊牧民族」入圍時報文學獎,並製作公視「山腳下的四庄番」紀錄片,入選南方影展觀摩。熱愛野台歌仔戲,意外認識戲班花旦安妮,始拍攝「神戲」。現為紀錄片導演,持續記錄新住民和傳統藝術。
吳文緹
1993年,生理女性,生於尚未興建捷運的淡水河畔,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,曾任多部短片副導演以及場記。在落實土象星座的性格與認為創作需要生活累積才有能量的堅持下,創作速率緩慢,卻滿足於寫下故事當下的所有時刻。
沈昆賢
政大英文系畢,曾留學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英文系與電影系,現就讀台大外文所。為獨立撰稿與影評人,文章見於《放映週報》、《想想論壇》、《今藝術》、《世界公民島》等。評論議題以國族、後殖民等框架作為問題意識,關注台灣與東亞電影。
表演人權論壇─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活動總覽:http://bps.kktix.cc/events/ssipat2016
更多節目資訊:http://www.glt.org.tw/
節目洽詢:02-2391-9393分機10